复兴乡 - 乡镇概述
复兴乡位于蒲江县城西北部,东与西来镇相连,南与大兴、大塘镇接壤,西北分别与邛崃市卧龙镇、宝林乡相接。距县城20公里、距成都88公里00。境内地形为两山(大小五面山)夹一河(临溪河),属浅丘地形,水源充沛,土地肥沃。幅员面积34.5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8158亩。辖13个行政村、104个社,总户数3948户,总人口13699人,其中农业人口13422人。主要农特产品有成鱼、柑桔、猕猴桃等。
复兴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16.3度。全年大于0度的积温5998度,大于10度的积温5157度。平均降雨量1301毫米,干燥度为0.68。年均日照1122小时,年均相对湿度84%,无霜期302天,温光条件较好。境内坝、丘、山齐全,森林覆盖率达3

复乡区位优势尤为突出。地处成都平原经济圈和西南地区两个经济“增长级”的交汇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的,电力、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完善,其地域优势已经形成。回祥村有明代建昌镇总兵尹尚义之墓,彭河村、鸳鸯村等地有古代冶铁。
复兴乡人口复兴乡林业和矿产资源丰富,全乡林木覆盖率21.1%,林地总面积3987公顷,茶叶、板栗是两大特色产业,全乡茶叶面积1000多亩,板栗5000多亩。境内蕴含丰富的金、煤矸石、绢云母等矿藏,现已大规模开采。14000人,下辖8个村民委员会。已建党支 复兴乡党委、政府一直把招商引资当作工作重点之重点,中心之中心,要务之要务来抓。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可行的奖惩措施,立足乡情,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今年三合矿业续建工程、石矿场等已完工并投产,招商势头良好。
复兴乡为桃园县的唯一一个山地乡,面积约为全桃园县的三分之一,人口约一万人,居民多为泰雅族原住民。
台湾日治时期,復兴乡开发有五处温泉,分别为四稜温泉、新兴温泉、高义温泉、巴陵桥温泉、小乌来温泉,除了四棱温泉和新兴温泉外,其他的温泉在附近水利工程实施後淹没於溪谷中,巴陵桥温泉於1997年被重新发现,命名为爷亨温泉。
复兴乡 - 区域特点
复兴乡林业和矿产资源丰富,全乡林木覆盖率21.1%,林地总面积3987公顷,茶叶、板栗是两大特色产业,全乡茶叶面积1000多亩,板栗5000多亩。境内蕴含丰富的金、煤矸石、绢云母等矿藏,现已大规模开采。
复兴乡党委、政府一直把招商引资当作工作重点之重点,中心之中心,要务之要务来抓。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

2000年以来,场镇商贸区不断发展,新建新西街、东街、南街、河北街、柳溪大道及新区,由复兴大桥贯通南北。2005年,结合新农村建设,在柳溪社区新建了占地13亩的复兴综合集贸市场。复兴路口(半边街)系第二商贸区。乡政府机关由原较偏僻的老西街场口,迁至河北街寿卧路旁,并新建了办公大楼。2007年农村人均年纯收入5507元。乡有邮政代办所1个,电信所1个,电信塔5座,水厂1座,水电站4座。
复兴乡唱响农业结构调整重头戏,因地制宜大面积推广种植优质辣椒,通过政府协调、专家指导、能人带动、协会牵头的形式,优先为辣椒种植大户协调流转土地,合理安排种植计划,邀请县农技专家深入田间现场培训、指导,实行农技干部包村专制,由辣椒协会统一对外销售,农民种植辣椒的热情空前高涨,全乡种植共21000余亩。
复兴乡辣椒有日本三鹰朝天椒、韩国椒、新一代、油椒、益都红等十多个品种,因管理到位,硕果累累,产量可达2000万斤,实现产值4000多万元。
复兴乡 - 发展情况
复兴乡地处山区,大顶子山等属于小兴安岭的几座山峰,突兀拔起,连绵蜿蜒,蕴藏着113万立方米活立木,以及丰富的青石、自石等矿产资源和几十种野生菜、中草药。由于受高山丛林影响,小区气候较明显。年积温2200℃

复兴乡地势丘陵起伏,30度以上坡耕地有150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4%。粮食单产200斤上下。1984年以"放宽经济,发展山区、建设林牧区"的政策调整了产业结构,至1985年退耕还林5023亩。
复兴乡企事业单位有银行营业所、家畜疫病防治所、物资站、采购站、供销社、邮电局、广播站、种子站和中学1所,小学11所,卫生院1处,村办卫生所8处。工业有县办国营黑山林场和巴彦石灰石矿各一处。复兴乡主要作物有玉米、谷子、大豆、高粱以及白瓜籽、大麻等经济作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生产责任制,调整产业结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1985年遭受涝、旱、虫等灾害,粮豆总产量759万斤,平均亩产203斤.比合作化初期增长近1倍。当地的山产品蕨菜等是外贸的主要产品,1985年销往日本等国2万余斤。
乡办企业起步于1956年,只有铁木联合厂,后来逐渐发展有黑山矿石场、维修工程队,绣品厂,武铁联营公司,食品加工厂及个体企业57个,年产值330万元。
复兴乡 - 气候资源
浦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6℃,1月平均气温4.2℃,7月平均气温28.7℃。年均降水量1412.2毫米。年日照1996.2小时。无霜期238天左右。有大风、冰雹、汗涝等自然灾害。

拥有耕作机械动力23126千瓦,收获机械动力9506千瓦,值保、排灌机械动力7186千瓦农业产品除传统的稻谷、小麦、番薯、玉米、油菜、棉花、茶叶、蚕桑外,近年来大力开发蔬菜、桃形李、猕猴桃、黄花梨等生产。“蒲江春毫”被列为全国名茶。“桃形李”称中国名果稀珍。全县已建成占地六百多公顷的8个农业示范区。其中有1个被列为省级示范园区。全县基本实现栽培轻型化,育种商品化,品种优质化,收种机械化。是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县和省优质米示范县、商品猪基地县。工业以花边针织、绗缝绣品,水晶工艺品、服装加工、工艺挂锁为五大支柱产业,以编、剪、贴、绣、雕等工序创制而成的竹木根雕和草编、手工挑花、麦杆贴画、绒绣五种工艺品被誉为“五朵金花”。产品远销东南亚和欧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尚有传统产品“竹叶薰腿”、豆腐皮等。
复兴乡 - 农村建设
复兴乡基础设施落后,耕地利用系数低,农业效益不高,各种矛盾多,发展滞后。在成都市加快推进“三个集中”,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下,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以土地整理为契机,加速我乡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实现了土地的规模经营,引来了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创造了远近闻名的“复兴模式”。
一、当前工作

(一)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情况
2007年新建陈坝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上,今年全面启动二期土地整理项目,涉及庙峰、翻水桥、三义、九曲、姜冲共4个村5个中心村、聚居点建设工程。目前已进入聚居点和中心村建设用地的补偿拆迁阶段,预计2007年7月10日前可交付施工业主进场施工。
(二)猕猴桃产业及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以中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复兴乡猕猴桃产业发展,全乡种植猕猴桃0.4万亩,种植面积达2万亩,投产面积0.2万亩;新建鲟鱼养殖池20亩。
(三)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一是狠抓计划生育工作,符合政策生育率完成90.2%,免费健康生殖普查完成2061人,流动人口办验证达90%;落实奖励政策率达100%;二是加快农村发展环境建设,结合春灌用水,疏通支、陡、龙、毛渠7300米,改造沟渠1300米,确保大春水稻满栽满插。新修水泥路850米,完成90余口沼气池建设;三是稳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成立乡、村、社三级林改领导小组,对全乡3433宗牵涉2742户共计6932.375亩的林地实施林改工作,对林地进行调查摸底,完成了前期室内工作;四是大力进行以猕猴桃栽培管理为主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上半年培训2135人次,占任务的69.3%;五是全面完成农业水费、摩托车养路费和社会抚养费征收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复兴乡在看到发展希望、机遇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复兴乡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猕猴桃产业推进缓慢;二是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乡土地整理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上述问题,复兴乡将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迎难而上,认真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
2008年是复兴乡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高度统一思想,聚精会神抓经济,一心一意促发展。在6·15党委会上,复兴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政府“重大项目建设年”和“三基地一轴心”的发展战略,结合复兴乡实际,提出“一个中心、一个重点”的工作思路,即以猕猴桃基地建设为中心,积极打造猕猴桃之乡,以土地整理项目为重点,推进农民向聚居点集中居住,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此为基础,来统筹推进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以猕猴桃产业发展为中心,打造旅游观光农业。
一是重点做好中新公司在复兴乡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建设的服务协调工作,增强公司带动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龙头作用,促进全乡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二是积极引导现在复兴发展的农业经营公司与二期土地整理项目区的村社对接,带动农户规模发展猕猴桃种植1万亩;三是引进业主到第二期土地整理项目区发展猕猴桃规模种植0.5万亩,2008年全乡猕猴桃种植面积达2.6万亩,成为名副其实的猕猴桃之乡。三是以中新公司猕猴桃观光示范园和猕猴桃观光会所为核心,打造庙峰、陈坝、三义村猕猴桃旅游观光带;以庙峰村鲟鱼养殖基地为中心,打造以鱼类餐饮业

(二)抓好第二期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
第二期土地整理项目拟定实施面积30559.6亩,涉及三义、陈坝、庙峰、姜冲、九曲五个行政村2781户9127人,新建中心村2个,聚居点5个,集中安置农户965户3195人,聚居度达35%,拟新修水泥路23.4公里,机耕道49公里,水渠54公里,蓄水池20口,山坪塘7口,整理土地1.5万亩。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乡上将成立专门的工作组,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与县上相关部门衔接,认真规划论证,做到集中居住区布点科学合理,建筑设计风貌有特色又符合广大群众的意愿;道路、河渠等基础设施的规划符合实际生产的要求。
(三)统筹推进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
巩固和完善乡、村两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强震后卫生防疫、传染病、地方病防治等工作,提高医疗保健水平;认真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做到经济、社会、人口协调发展;稳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林改工作任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依法严历打击邪教和各类犯罪分子,保障全乡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顺利进行。[1]